富阳登记有1932处农村历史建筑

2013/5/17 6:25:07
205

市政协主席陆洪勤、副主席蒋建民带领市农办、文广新局、文物馆等部门负责人前往受降镇梓树村和大源镇蒋家村,调研富阳农村历史文化古建筑保护和利用工作。


    陆洪勤一行首先来到梓树村,查看了一处台门建筑。随后,前往蒋家村,踏看蒋家村蒋家宗祠和多处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,了解宗祠和古民居现状,以及修缮和保护进展情况。之后,召开座谈会,听取了富阳农村历史文化古建筑保护情况。


    陆洪勤说,农村历史文化古建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。做好历史文化古建筑保护工作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点,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亮点。在美丽乡村建设中,要避免千村一面,决不能抹杀历史文化古建筑等农村特色。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行动起来,迅速抢救,留住历史。


    陆洪勤强调,要强化举措,推动抢救。要明确保护重点,在摸清全市农村历史文化古建筑底细的基础上,挑选有价值的古建筑,分档次、按步骤保护;要制定保护行动计划和实施意见,明确时间节点,分解工作任务;要注重力量整合,优化载体整合,按照具体工作,明确部门责任;要因地制宜,创新体制机制,结合新农村建设处理好古建筑产权问题,完善日常维修和管理机制;要强化资金、土地、人员等要素保障,确保有钱、有地、有人办事。


2008年至2011年,富阳通过在全市范围开展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,共登记1932处农村历史建筑,类别主要分为祠堂、民居、桥梁等。其中,民居所占比例为65%,祠堂所占比例为25%,其余为桥梁等其他历史建筑。


    由于这些农村历史建筑已历经数百年风雨,普遍存在一定安全隐患。为此,2010年初,杭州市委、市政府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要在主城区以外的七县(市、区)开展农村历史建筑保护工作,并将其纳入新农村建设和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的范畴,在市级财政落实保护资金。


    按照资金配套要求,富阳也积极行动落实地方配套资金。据统计,2010年至2012年三年时间内,杭州市及富阳市两级财政累计投入富阳农村历史建筑保护修缮资金3500余万元,先后对曹氏宗祠、潘氏宗祠等70余处全市不同类型农村历史建筑进行了整体或局部保护修缮。


 

编辑者:fyf808.com

更多资讯请访问 富阳房产网www.fyf808.com